女声独唱
歌曲《苏三不要哭》(女声独唱)简介文本——
大家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苏三不要哭》旋律来自美国一首早期的著名流行歌曲《噢,苏珊娜》(Oh,Susannah),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1826—1864)被称为美国第一位职业流行歌曲作曲家,他也是唯一有两首作品成为州歌(Official song of the state)的作曲家。但是,非凡的才能并没有改善他的生活,这位年仅37岁便在贫困里郁郁而终的作曲家不会想到,半个多世纪后在遥远的东方,他创作的音乐大红大紫。
这首歌曲由黎锦晖填词,王人美演唱,1932年录制。黎锦晖充分运用了其一贯的创作方式,首先把苏珊娜根据谐音翻译成中国人很熟悉的人物“苏三”,就已经很能抓住听众的兴趣了,他又极其诙谐地改写了歌词,例如原唱歌词直译是:“我来自阿拉巴马,带着心爱的五弦琴;要赶到路易斯安那,为了寻找我的爱人。晚上大雨下不停,但我出发那天天还干,烈日当空,我心却冰凉。苏珊娜,别哭泣,噢,苏珊娜,你别为我哭泣。”而到了黎锦晖手中变成了“我想去南洋群岛,怀抱琵琶一块跑。我想到哈尔滨去,找那亲亲小娇娇,起身时雨真不小,可恨天气太干燥。给那雪风吹得热难熬……”
每当听到这个唱词,就不由得会想起著名的相声大师马三立根据《苏三不要哭》创作的同名相声,这是其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在张爱玲的散文中也看到这首歌曲,她如此描述了自己出生的老房子:“在阴暗交界的边缘,看得见阳光,听得见电车的铃与大减价的布店里一遍又一遍吹打着‘苏三不要哭’,在那阳光里只有昏睡。”(——《流言·私语》),相声也好,大减价布店里的音乐也罢,《苏三不要哭》在当年有多红,由此便知。
有关上海的诸多往事中总少不了那些红颜的影子。她们躲在岁月红尘的深处,眼波流转,巧笑倩兮,与许多年前旧上海鲜活的景象毫无二致。
在旧上海繁华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个模糊的形象渐渐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个在当时以“野猫”之名而享誉影坛的明星。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堪称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传唱不息;她和旧上海红极一时的影帝金焰的婚恋至今扑逆迷离。而在晚年她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却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王人美,一个知性红颜的传奇人生。
在电影《渔光曲》中,“小猫”王人美在波光万顷的海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已成为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那片明亮的香云,伴随着她在影片中演唱的主题歌,持续飘香了七十余年而不衰。《渔光曲》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渔光曲》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红颜王人美,她由此遗留下来的沉香离民间最近,离我们心情最近。
属于上个世纪的那段美丽肯定是不能延续到现在,多年之后,世界没有轮回,只是远远地还能看见那么一点熟悉的影子,嗅到一些熟悉的味道罢了。而属于老上海的王人美,就是一那一朵花,虽有盛开的灿烂,也有凋落的凄凉。但无论如何,每走一步,都带起风,随风起舞。
《苏三不要哭》文本歌词
歌曲《苏三不要哭》(女声独唱·王人美)歌词文本——
黎 锦 晖 作词
【美】斯蒂芬·福斯特 作曲;
王人美 演唱。
我想去南洋群岛,
怀抱琵琶一块跑。
我想到哈尔滨去,
找那亲亲小娇娇,
起身时雨真不小,
可恨天气太干燥。
给那雪风吹得热难熬。
苏三哪!你别这么号!
嘿!苏三哪,别哭号啕!
你跟我到山东去吧!
怀抱琵琶一块跑!
我爬上电线杆儿,
随着顺风向前流。
谁料飞机突然掉下,
打伤八百小黑狗,
火车翻,马都吓走,
我的性命不能留,
我忙掩上嘴唇大声吼,
苏三哪!你别这么号!
嘿!苏三哪,别哭号啕!
你跟我到广西去吧!
怀抱琵琶一块跑!
有一晚上作场大梦,
躺在空中不能动。
我好像看见苏三打从山尖儿往下冲,
嘴里咬住一张大饼,
眼睛哭的红且肿,
我说我要快出门去了,
苏三哪!你别这么号!
嘿!苏三哪,别哭号啕!
你跟我到云南去吧!
怀抱琵琶一块跑!
我马上到啦上海,
此地风光不很坏!
假如我到苏家三妹,
请求她作我太太。
假如找不到那苏三,
小子一定进棺材,
我死后埋在坟墓里,
苏三哪!你别这么号!
嘿!苏三哪,别哭号啕!
你跟我到湖北去吧!
怀抱琵琶一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