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王昌逵编合唱版)
合唱曲谱节选自吕其明老先生著名的交响乐曲《红旗颂》,希望通过传唱,使这一国内外著名乐曲雄伟而优美的旋律得到更大的推广。
曲谱歌词曾获“九十周年党庆全国老干部征文比赛二等奖”。
《红旗颂》合唱曲简介:崭新的《红旗颂》合唱曲,终于创作完成了。它采用的歌词曾经获得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全国老干部征文比赛二等奖。吕其明老先生的《红旗颂》交响乐原曲,气势磅礴,旋律优美,国内外都评价极高。其主旋律更是经常在影视上重要场合出现。如能把它改成合唱曲,使其旋律和作品的意义在传唱中得到更大的推广,十分有意义。 然而,几十年间出现了许多合唱版本,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原因是对原曲的过度剪裁,使原有的气势和旋律美失色太多;歌词更是不能配合原曲的意境,尚缺深度,所以不易推广。 本合唱曲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创作,试唱改进,尽量克服了以上缺点,应该是相对完美使人耳目一新的。 词作者黄云森,出生在闽粤赣革命老区一个小山村,对旧社会的苦难和革命者的牺牲有深刻了解;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和工作期间,多次见过毛主席和党与国家领导人,看过天安门广场升旗和壮观的红旗海洋,对首都和红旗在全国人民心中的位置有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调到深圳特区,参加改革创新的伟大事业,亲历国家的发展强大和在国际上地位的迅速提升,感到无比自豪。他早就想实现把《红旗颂》改写为合唱曲的梦想。为了写出切合乐曲深厚含义的歌词,他反复聆听《红旗颂》交响乐曲,逐渐对乐曲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听着乐曲,他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全国升旗汇成红色海洋的雄伟场面;他听到了旧社会民众痛苦的呻吟和挣扎;他看到了革命者为了崇高理想不怕牺牲在丛林中和敌人搏斗的情景;他听到了革命走向胜利,革命队伍大踏步前进的步伐;他甚至看到了在红旗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民的自豪,虽然《红旗颂》原曲创作时并未覆盖这个时段。由此,他将9分多钟的交响乐曲剪裁为适合歌唱的5分钟左右乐曲,包含5个乐段,乐段之间用原曲旋律作为间奏有机地衔接过渡。合着乐曲的旋律,他克服了理工科对文学知识的不足,填写出了与乐曲高度匹配的5段歌词。在合唱团用齐唱方式试唱后,效果很好。适逢迎接党的九十周年大庆,在全国老干部中开展征文活动,他就把这篇歌词当作征文作品报了上去,作品得到评委们的欣赏,被评为征文比赛全国二等奖。 齐唱曲还需改为合唱曲,这是一项更为艰难的工作。一是原乐曲本身已相当完美,编配合唱很不容易,一般人望而生畏;二是交响乐曲和合唱曲风格不一样,表现方式有很大差别,如何在保留原曲完美的基础上,体现合唱的魅力,,有不小的学问。出生于江西革命老区的深圳大学艺术学院王昌逵教授,是钢琴和合唱的导师,他毅然承担了这一合唱曲的编配工作。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创作激情,三易其稿,完成了合唱曲的创作。美妙的和声,使雄伟之处更加雄伟,深切之处更加深切,壮阔之处更加壮阔。该合唱曲已经过合唱团混声合唱首演,效果极佳,得到高度评价。 深圳大学退休老教师刘柏昌老师,亲自动手把它从手写稿用电脑编辑成了简谱,便于传播和大家使用。这就有了今天这份合唱曲。 (2013年12月)
《红旗颂》文本歌词
红旗颂(歌词)
(庄严地)
雄伟的天安门,迎着初升的太阳,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闪耀着光芒。
从雪域高原,到辽阔的海疆,
亿万红旗汇成了红色的海洋,
托起伟大祖国灿烂的辉煌。
(深切地)
怎能忘,过去的苦难,
怎能忘,列强的野蛮侵占。
多少代,我们的先辈,
盼望着,中华民族重新崛起。
(有力地)
优秀的中华儿女,集合在红旗下,
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敢冲向前方。
前仆后继,英勇战斗,
为了民主,为了自由,为了民族解放,
实现人民中国的理想。
(崇敬地)
鲜艳的五星红旗,烈士鲜血染成,
颗颗星星闪金光,各民族心向党。
改革开放,我们走向世界,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神采飞扬,
坚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壮阔地)
雄伟的天安门,迎着初升的太阳,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闪耀着光芒。
从雪域高原,到辽阔的海疆,
亿万红旗汇成了红色的海洋,
托起伟大祖国灿烂的辉煌,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