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姑娘(朝鲜影片/歌剧《卖花姑娘》插曲)
朝鲜的新歌剧是在7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其歌剧形式与西欧传统的歌剧有所不同。朝鲜新歌剧没有宣叙调,没有咏叹调;在音乐结构上使全部音乐做到节歌化,把民歌音调和新创作的歌曲巧妙地配合运用,采用确切的音乐形象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用幕后的伴唱或合唱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70年代涌现的第一批歌剧题材大都反映革命斗争。1972年上演的影片/歌剧《卖花姑娘》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剧本最初的作者是金日成,他14岁来到中国地区进行革命斗争,写了《血海》等一大批作品。1934年秋天,他在吉林一个叫五家子的地方又写出了《卖花姑娘》的剧本,当时在朝鲜演出过。过了将近40年,有人重提这出戏,但原稿已散佚,创作组在回忆的基础上重新改编创作,于1972年4月推出彩色宽银幕影片《卖花姑娘》。影片上映后反响强烈,于是又花了3个月时间把它改编成歌剧——创作组共写了3300多首歌曲,后来从中筛选出43首用作歌剧的曲目。歌剧于1972年11月30日首演,它通过卖花姑娘花妮一家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朝鲜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他们为争取解放而斗争的革命精神。
《卖花姑娘》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朝鲜。花妮的爸爸在地主的长工屋里饮恨而死。小妹顺姬不慎碰翻了地主婆的药罐,被滚烫的参汤烫瞎了双眼,哥哥哲勇反抗地主被投入大牢,长年累月的苦役又使母亲积劳成疾。后来哲勇越狱进入山林,参加了革命军。兄妹三人最后在革命洪流中重聚。
在剧中,花妮母亲病倒,地主逼花妮顶工。花妮白天在地主家推磨碾谷,晚上偷偷到镇上去卖花。此时,合唱队唱出了花妮含辛茹苦,沿街卖花,挣钱给母亲买药治病的心情。
摘自《薛范60年翻译歌曲选》P.317
《卖花姑娘》文本歌词
卖花姑娘
朝鲜影片/歌剧《卖花姑娘》插曲
集体 词曲
薛范 译配
1、
卖花姑娘日夜奔忙,
手提花蓝上市场,
走过大街穿过小巷,
卖花人儿心悲伤。
一片至诚无限希望,
培育鲜花多芬芳,
卖去鲜花,换来良药,
救治母亲早安康。
2、
金达莱花遍地开放,
杏花长在山崖旁。
多少泪水灌溉土壤,
浇得百花扑鼻香。
快来买花快来买花,
卖花姑娘声声唱:
买去鲜花,带来春光,
明媚的春光洒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