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收藏本站| 网站帮助| 谱友留言| 上传曲谱| 首页
叶金剑个人制谱园地
http://www.qupu123.com/space/101545
作品详情

毛毛雨(黎锦晖 词曲)

作词:黎锦晖   作曲:黎锦晖   演唱(奏):黎明晖   来源:剑文音乐   上传:叶金剑   日期:2017-06-28   浏览次数:  
发送到我的邮箱 打包下载 全屏查看 手机看谱 加入收藏 发表评论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

女声独唱

难以忘怀的旋律(上海经典老歌·民国篇专栏)开场白

    何谓“经典”,《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注释的: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著作具有权威性的。

    上海老歌是上海当时的流行曲,也可以称作时代曲。上海流行曲的源头在江浙,以丝竹音乐为主,具有婉约轻柔的风格,与声势壮观的西北风相比,一度被等同为“靡靡之音”。但是上海老歌是上海人民历史上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这些歌声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年上海各个社会阶层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社会的精神、民族的灵魂,都渗透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歌词里,回响在婉转动听的音符中。过去那些化成具有情意密码的旋律已经有流行升华到经典。因为这些旋律犹如我们血液中的基因代代相传,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美梦。

    上海老歌包括上个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即1949年之前的歌曲和建国后至新世纪开元前的作品。作为一个喜欢收集乐谱的上海音乐爱好者,我一直在挖掘、整理这份珍贵的遗产,用擅长的打谱技艺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因此我在中国曲谱网上特意开设了《难以忘怀的旋律(上海经典老歌·民国篇)》和《还未远去的歌声(上海经典老歌·共和国篇)》这两个专栏,为同样有我这个习惯的朋友们奉上我制作的歌谱,希望大家能喜欢那些曾闯进我们生命的音符。

    上海地区有一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不知何原因(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除了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叫板当代我国著名的词作家鼻祖乔老爷子外,还把这块生他养他成人的地方说成是音乐的荒芜地。这和我传统的认知格格不入。我认为:中国的流行歌曲的发源地就是上海,其标志就是居住在上海的黎锦晖1927年创作了《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人面桃花》、《落花流水》等多首爱情歌曲,而他一手创办的明月歌舞社就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摇篮。这是上海音乐前所未有的启蒙时代,通过电影、唱片、歌舞、播音等渠道的传播,在全国出现了一潮高过一潮的歌曲传唱热潮。

说明——

本专栏文字来源除了互联网络外,还包括个人藏书、图书馆资料和所见所闻!以后不再作如此说明。

歌曲《毛毛雨》简介——

    黎锦晖(1891年9月5日-1967年2月15日)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毛毛雨》作于1927年,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标志中国歌坛上一个时代的诞生!首唱此曲的是其女儿黎明晖,因此她也是中国歌坛历史上第一位流行歌手。

    这是一首带有江南民谣风味,表现挚朴爱情的歌曲。整首歌曲分为四段,每段都是一次主题陈述及其反复,同时由歌词布局而分成两部分。其旋律琅琅上口,歌词押韵,这也是它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虽然旋律不复杂,但是伴奏却写得饱满丰富且颇具西洋风格。歌词表现了少女对爱人的期盼与等待,这也为后来的流行歌曲内容定下了基调,在此之后,类似《毛毛雨》这样表现男女情爱的“新型爱情歌曲”层出不穷,深受当时老百姓的喜爱。

    《毛毛雨》诞生之时,中国还没有流行歌曲,当时也还没有流行歌手,黎明晖作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作品最好的演绎者,自然而然成为了试唱此类作品第一人,也因此成为中国歌坛的第一位流行歌星。时年19岁的黎明晖用不加修饰,但却直白而真切的嗓音唱出“只要你的心,哎呀呀,你的心”,今天听来似乎并不动听,但歌声中那份独有的执著和真情流露,却仍有动人之处。

    也许今天的人听起来声线过于简单,录音技术太差。但是我们听到的是历史的足音。那些老歌的录制音色、配器组合是远远不能和当今的技术相媲美。

黎锦晖介绍——

    黎锦晖是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中国歌舞学校的创办者。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与歌舞音乐,在人民大众中影响相当广泛。“五四”运动后的十年间,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而闻名全国。音乐选用民歌、戏曲曲牌等改编而成,词曲通俗易懂,作品带有民歌风味,音乐简炼明快、情节生动易于上口,主题内容和语言适合儿童的心理和兴趣,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讲科学、讲民主的精神,因此流传面很广。被当时中小学广泛采用为音乐教材。但1928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至抗战前,他受到当时社会腐朽风气影响也编写一些委靡颓废的歌舞音乐,如:《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妹妹我爱你》等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受到当时音乐界的批评。1936年后写过一些宣传抗日救亡的爱国歌曲,如《向前进攻》,标志着创作作风的转变。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的代表作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神仙妹妹》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代表作有:《可邻的秋香》、《吹泡泡》等。二十年代,因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二十国首儿童歌舞表演曲代表作有歌舞剧《麻雀和小孩》、《月明之夜》、《小小画家》,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谁和我玩》、《神仙妹妹》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一般都采用童话的方式,向儿童传达真、善、美的道德情操,而其中的歌曲大都亲切、好唱、好记,再加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和真实的表演,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家都喜欢演、喜欢看。

    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当时上海几家外商经营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悬黎锦晖的巨幅画像。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界,他是位多种成就集于一身的奇人。中国的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他都占有重要席位,在有些领域,他更无愧于“奠基者”、“创始人”之誉,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个“里程碑”。当然,他最重要的成就,首先是音乐。

    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音乐界都承认,他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由上海文明书局分16册出版,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还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出国门,近年一位美国音乐人出版了《黄色音乐》(黄种人群的音乐)一书,把黎锦晖称为“黄(肤)色音乐第一人”,并指出:黎锦晖将中国音乐的发展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黎锦晖将西方爵士乐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结合后,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推广,使中国音乐向国际化发展。

    又有人称黎锦晖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他创作的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小羊救母》,和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贝》、《谁和我玩》、《可怜的秋香》等,在当时的儿童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剧作家吴祖光当时只有六岁的妹妹吴乐,“穿件黑色长裙跳舞衣,插上一对黑绸翅膀翩翩起舞,”在北京孔德学校参加黎锦晖<月明之夜>演出的情景,至今还被人忆起。而他1928年编剧并作曲的《小小画家》,则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歌剧的滥觞。

    黎锦晖所做的,还远不只这些。1927年,黎锦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科学校”。他凭着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汉语音韵学功底,继承、发展民族乐舞的传统,秉承“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改进俗乐、创造平民音乐”的主旨,以新颖、实用、快速为舞蹈教学的准则,聘请当时颇富声望与造诣的中外教师授课,教育方法与课程内容相当规范。此外,为配合舞蹈教学,学校还开设时事、外语、会话、戏剧常识、乐理、声乐、器乐等课程,采用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这种教学法使学员在短短三个月便可上台演出,学校也因此为中国新舞蹈艺术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演员。

    正是这年的中秋之夜,上海一所小学礼堂里,在小朋友们演唱完黎锦晖创作的童谣《摇啊摇》之后,他宣布:“我们要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犹如此刻当空皓月,人人得以欣赏。以此为宗旨,‘明月歌舞社’即日成立。”这被视为中国近现代最早的专业歌舞表演团体。 歌舞社成立后不久,即创造了惊人业迹。在一位南洋商人3000块大洋的资助下,1928年5月,他们闯出国门,远赴南洋演出。第一站先到香港,在香港大剧场,八位青年女演员,身着雪白小纺袖衫和长裙,满怀深情地合唱戴传贤作词、黎锦晖作曲的《总理纪念歌》,一时间,剧场里观众肃然起立。一些身着大礼服的英国贵族,也随之站起,全场气氛庄严肃穆。一曲唱完,掌声雷动。当晚,香港同胞举行晚宴招待全体演员,庆贺他们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为国争光。

    新中国成立后,黎锦晖一直背负着“黄色”十字架。1957年,“百家争鸣”之际,他曾要求重新考虑他的《毛毛雨》、《葡萄仙子》等是否沾有“黄色”,但在那种政治形势下,终未有人敢作正面回答。其实,黎锦晖所写的情爱歌曲,多为情非所愿,他自己就有“十不写”的准则,如妓女唱的不写,猥亵的不写,“三妻四妾十美图”不写等等。但为了事业,他又不得不生产一些“卖身”之作。比如“明月歌舞社”曾因经费紧张而一度向米店赊账,险些被米店老板告到警方。为了筹钱,黎锦晖只得到英商百代唱片公司,按老板要求违心写歌,以“风花雪月”为演员换米换肉。又如赴南洋演出,因经营不善,歌舞社竟无回程路费,他只好向国内“卖歌求款”,在半年内写出百余首恋爱歌曲,以稿费把演员带回祖国。而“文革”前被判“十足”色情的《桃花江》,则是“十足”的蒙冤,这是黎锦晖及歌舞社被困马来西亚时,与夫人徐来在海边思念湖南家乡风景如画的桃花江,有感而作。

    其实,人们对黎锦晖作评价时,往往忽视了他艺术生涯的另一面。抗战期间,他出版《抗日三字经》;创作发表爱国歌曲数十首,其中如《中华民族战歌》、《十里送夫》等都在当时产生过不小影响。由于当时的红军队伍中也流行黎锦晖的歌,陈毅曾代表中共中央派人给黎锦晖送钱,希望他“能到延安看看”,后因故终未成行。他对革命充满同情,1927年“四一二”后,田汉把中共早期党员钱壮飞的女儿钱蓁蓁托付给黎锦晖,黎锦晖知道钱的特殊身份,表示一定会照顾好他女儿。在黎锦晖的悉心培养下,钱蓁蓁的歌舞表演潜质很快被发掘出来,与王人美、薛玲仙、胡笳并称歌舞社的“四大天王”。并认黎锦晖为义父,取名黎莉莉。后黎锦晖应邀创作彩色歌舞剧有声电影《芭蕉叶上诗》,让黎莉莉、王人美主演,从此把黎、王二人领上银幕。后来黎莉莉能成为三四十年代当红影星,黎锦晖具有重要影响。黎莉莉谈起当年的引路人,仍深深感念。

    黎锦晖的才华不仅表现在音乐方面,他还曾编写各类教科书,编辑多种报刊,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国语文学部部长和国语专修学校校长,在推广国语上,曾有过突出贡献。他一生对儿童教育情有独钟,除创作儿童歌舞剧、儿童歌曲外,还曾创办主编儿童读物《小弟弟》、《小妹妹》、《新少年》等。192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由黎锦晖创办编辑的“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增进儿童的智慧,使他们成为健全的国民,替社会服务,为民族增光”的儿童刊物,取名《小朋友》。4月26日正式出刊。它印刷精美,内容包括诗歌、小说、谜语,还有小朋友自己的作品。两三期后,即成为风靡全国及南洋、日本等地的热销刊物。当时没有人专为孩子们写作,作为部长的黎锦晖就动员“国语文学部”的编辑们为《小朋友》写稿,他自己更是热情高涨,乐此不疲。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在回忆<小朋友>对他的影响时,深情写道:“中华书局出的儿童周刊《小朋友》,夸张一点儿说,其时风行全国,我在交通不便的乡间也接触到了。它不仅作为我给学生们选择课外读物的宝库,同时也作为我学习写作的蓝本,它是我在文学修养、写作实践上不出声的一位好老师,是它,循循善诱地引起了我的创作冲动,并展示了美好的学习榜样。”2002年,《小朋友》迎来它80岁“生日”,这恐怕是中国最长寿的儿童刊物。 2001年9月,文化部音乐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召开了“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黎锦晖音乐创作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纪念黎锦晖的意义超过纪念黄自、萧友梅。”有人说:当年批评黎锦晖是一种“无知和偏见”。并强调,研讨会做了解除“禁区”、为黎锦晖先生的“跨世纪悬案”揭谜的工作。

黎锦晖之家庭

黎锦晖,湖南湘潭人,早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学校。父黎松安,晚清秀才。黎家共八子,依次为黎锦熙,语言学家;黎锦晖,音乐家;黎锦耀,矿业专家;黎绵纾,教育专家;黎锦炯,铁路桥梁专家;黎锦明,作家;黎锦光,音乐家;黎锦扬,作家。可谓满门俊彦。


毛毛雨(黎锦晖 词曲)(1)_原文件名:1、歌曲谱《毛毛雨》0001.jpg
点击查看剩余 1 张曲谱

《毛毛雨》文本歌词

毛毛雨

歌词

黎锦晖  词曲

黎明晖  演唱


毛毛雨下个不停,

微微风吹个不停。

微风细雨柳青青,

哎哟哟!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

小亲亲不要你的银。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哟哟!你的心。


毛毛雨不要尽为难,

微微风不要尽麻烦。

雨打风吹行路难,

哎哟哟!行路难。

年轻的郎太阳刚出山,

年轻的姐荷花刚展瓣。

莫等花残日落山,

哎哟哟!日落山。


毛毛雨打湿了尘埃,

微微风吹冷了情怀。

雨息风停你要来,

哎哟哟!你要来。

心难耐等等也不来,

意难捱再等也不来。

又不忍埋怨我的爱,

哎哟哟!我的爱。


毛毛雨打得我泪满腮,

微微风吹得我不敢把头抬。

狂风暴雨怎样安排,

哎哟哟!怎么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开?

莫不是生了病和灾?

猛抬头走进我的好人来,

哎哟哟!好人哪来!


关于《毛毛雨》曲谱的评论
此曲谱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Copyright © 2013 www.qupu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叶金剑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