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渔光曲》(电影《渔光曲》主题歌)文字介绍文本——
电影《渔光曲》由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生编导。影片描写了渔家儿女小猫(王人美饰演)和小猴(韩兰根饰演)的苦难生活。影片于1934年6月14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盛况空前,连映84天,距当时报刊宣称,日日座无虚席,创卖座率之最高纪录。1935年5月,《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我国首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同名电影主题歌《渔光曲》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原创音乐之一,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由饰演女主角的王人美自己演唱。聂耳在1934年撰写的《一年来之中国音乐》一文中对这首歌有如下的评述:“其轰动的影响甚至成了后来的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够卖座的一个潮流”,歌曲的成功是由于“内容的现实,节调的哀愁,曲调的组织化”
,关键是“配合着影片的现实题材”。此曲堪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歌曲的成功典范。
在《渔光曲》1934年版的录音中,我们可以听到,王人美的演唱没有花哨的技巧,但是她凄美的声线营造出的效果却很容易打动听众的心;曲作者任光自己担任钢琴伴奏,其他乐器的配置也极为简单,但清晰中更显此曲的成功结合。
安娥(1905.10.11——1976.8.18),原名张式沅,曾用名何平、张菊生,地下工作化名张瑛。河北省获鹿县范谈村(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人。中国著名剧作家、作词家、诗人、记者、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其丈夫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在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工作期间和著名作曲家聂耳为同事。
安娥早年肄业于北平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平团的工作。后赴大连从事革命宣传和女工运动。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安娥继续从事特科工作。经作曲家任光的介绍安娥进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工作。安娥接受了任光的爱两人合作创作了大量旋律悦耳、意境优美的歌曲。此后的4年时间里安娥为《女性的呐喊》、《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路是我们开》、《我们不怕流血》、《抗敌歌》、《战士哀歌》等进步歌曲和救亡歌曲创作歌词。其中一些优秀作品更是历经岁月的涤荡至今仍在传唱。
任光(1900-1941),笔名前发,别名任伯卿。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革命音乐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爱看绍兴大班、莲花落等。入嵊县中学(现嵊州市第一中学)读书时已学会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有"小音乐家"之称。任光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一面作杂工,一面坚持学习音乐和钢琴校音技术。后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师,约于1928年回国,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开始与“南国社”接触。此后,在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先后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他曾将许多革命歌曲制成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去巴黎和新加坡等地,在华侨中推动、组织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40年春到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同年7月,随叶挺将军赴皖南,在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工作。 任光以写作电影歌曲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30年代初,他受到田汉、阳翰笙、安娥等人的影响,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现存他的创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渔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笔触,反映了3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愿望;《打回老家去》、《抗敌歌》、《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即《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则以刚毅、雄健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此外,还有一类直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如电影歌曲《新莲花落》、《新凤阳歌》、《王老五》以及抗战歌曲《高粱红了》等,都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任光还作有歌剧《洪波曲》(安娥编剧)和《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其歌曲作品已辑成《任光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1940年7月,到皖南新四军负责全军音乐宣传工作。1941年 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其妻徐韧被捕后亦惨遭杀害。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誉其为“民族的号手”。
《渔光曲》文本歌词
歌曲《渔光曲》(电影《渔光曲》主题歌)歌词文本——
安 娥 作词;
任 光 作曲;
王人美 演唱。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
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浪花涌,
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轻撒网,紧拉绳,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东方现出微明,
星儿藏入天空。
早晨鱼船儿返回程,
迎面吹过来送潮风。
天已明,力已尽,
眼望着渔村路万重。
腰已酸,手也肿,
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鱼儿捕得不满筐,
又是东方太阳红。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