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ture from Prince Igor(歌剧《伊戈尔王子》序曲)
歌剧《伊戈尔王子》是描写过去俄罗斯人民为争取统一和独立斗争中的一个悲剧性时期的宏伟史诗,它以鲜明的形象概括地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精神气质的一些最典型的特点:对祖国的忘我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在对强暴专横的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坚定、勇敢和团结。歌剧的脚本是作者根据十二世纪的一部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和其他史料写成的,故事叙述古俄罗斯一位王子在一次出师征讨数度入侵的波罗维茨人时失利被俘,但为了拯救被强敌蹂躏的祖国,伊戈尔最后终于脱险归来。鲍罗丁的这部歌剧并没有全部完成,它的序曲是格拉祖诺夫根据鲍罗丁生前在钢琴上的弹奏补写出来的,总的来说在处理手法上有着格拉祖诺夫稳健的特色。
《伊戈尔王子序曲》Overture from Prince Igor 基本上套用奏鸣曲式,它的主题众多,都是从歌剧音乐中借用过来的:这首序曲展示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及其冲突。
乐曲开始时的一段慢速度引子是俄罗斯阵营的主人公伊戈尔王子性格的描写。定音鼓的低沉响声引出了一支阴暗的和弦组成的旋律,它那缓慢地上升的进行描绘着这位被囚于波罗维茨人阶下的俄罗斯王子的艰重、郁抑的满腹愁绪。歌剧第二幕中著名的伊戈尔王子咏叹调主题的陈述曾穿插进木管乐器的一些轻快、透明的和弦,这是一瞬间的明朗的幻象,取材于序幕中伊戈尔出征前妻子送行的场面,不过它立即又为低音弦乐器的艰重步调所代替,伊戈尔一次次地体尝着自己的军队被击溃的痛楚。但是,现在速度转快,长号发出一声声急促的呼喊,法国号应和着它,然后小号也结合进去,这是波罗维茨人的胜利的呼叫,这些得意扬扬的祝捷号角声,使人想起了波罗维茨阵营的景象。呈示部就是从铜管乐器的这阵频繁的呼应开始的。这号角声的进行席卷整个乐队,并即转入一个欢乐的插句,这是从歌剧第四幕中当伊戈尔同他的妻子亚罗斯拉夫娜重逢时的音乐摘选出来的。但是不管是铜管乐器上的号角呼应的主题,还是激昂狂热的插句,都只是为即将到来的一个更重要的主题先做准备。
随后,弦乐器上的急骤进行变成了一种均匀的伴奏,这时,序曲的第一主题,东方色彩的主题由单簧管奏出来了。这段旋律在歌剧中是第三幕的一段三重唱:波罗维茨王的女儿康恰柯芙娜热恋着王子,当她得悉伊戈尔父子即将出逃的消息时,她哀求王子不要抛弃她。但是这支旋律在三重唱中并不专属于某一个角色。康恰柯芙娜唱它,为爱情和职责所苦恼的王子也唱他。它那惶恐不安的特性,急遽而断续的进行,同旋律的东方色彩结合在一起,揭示出以美丽的康恰柯芙娜为代表的波罗维茨人温柔的一面。康恰柯芙娜不安的述诉现在为全乐队奏出的一个新的插句所代替,这是一支悲壮、有力而热情的旋律,在歌剧第二幕伊戈尔的著名咏叹调中,他唱着:“噢,给我自由,我将从敌人手里拯救俄罗斯。”这个主题在整个歌剧中起着很大的作品,是伊戈尔王子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而在序曲中,它也补充慢引子中对这英雄形象的描绘。
这英雄性主题音响逐渐减弱,进行速度也在渐慢,然后便可以听到法国号的大段温暖柔和的叙述。这支旋律是亚罗斯拉夫娜的音乐描写,在第二幕伊戈尔咏叹调中和第四幕亚罗斯拉夫娜的哭泣一场中都可以听到。在这里,在法国号之后,它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加以复奏,最后,呈示部借用序幕中一些流畅、安谧的和弦作为结束,相当于发展部的当中一段,把先前的一些对照性主题引向矛盾冲突。开始时,在小提琴的不安的颤音背景上,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一次次地反复奏出康恰科夫娜的主题动机,长号还用大声的呼喊奏出我们所熟悉的波罗维茨人号角声,紧张的气氛在不断增强着,几乎与此同时,在小提琴上出现了伊戈尔同妻子相见的欢乐主题,只是它一次次被无情的号声所打断,随后出现的附点节奏型,把这段音乐带入会战的场面,这好像是波罗维茨同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相遇的一段概括性描写,而这附点的节奏型,在歌剧中原是波罗维茨汗王康恰克的唱段之一大特点,它是专属于康恰克这一角色的。
最后,再现部基本上重复第一段的内容,但其中亚罗斯拉夫娜的温柔如歌的主题曾不期然地同康恰科夫娜的性质全然不同的激动不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而且,随后又突然闯入低音弦乐器不安的活动,出现了凶兆的形象,但在这里并没有重新引入战斗的场面,而是转入乐曲的辉煌结束。洪亮的号声高扬,音乐的进行象暴风雨般热烈。